國外客商將一件件做工精美、極具地域特色的工藝品帶到博覽會上展示。國外客商將一件件做工精美、極具地域特色的工藝品帶到博覽會上展示。
市民品嘗新鮮出爐的烤馕,感受熱氣騰騰的制作過程。
色彩絢麗、做工精美的手工旗袍亮相展會。
枸杞作為寧夏的“紅色名片”亮相展會。
機器人現場“秀廚藝”,為孩子們制作爆米花。
展會上,商家通過互聯網平臺推介特色商品。
新疆展位上,工作人員向客商展示地方特色產品。
“一帶一路”美食文化市集,吸引了眾多市民打卡“美食地圖”。
塞內加爾展位的特色商品吸引游客及市民購買。
8月28日下午起,第七屆中國-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各展館對公眾開放,特色商品迅速成為人流匯聚的焦點。從首次亮相的西藏、澳門特產,到獨具寧夏風味的枸杞、葡萄酒,再到阿聯酋的椰棗、越南的香料——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商品讓市民在“家門口”暢享中外好物,充分彰顯中阿經貿合作的蓬勃活力。
走進E展館,西藏展區的熱鬧景象率先抓住人們的目光。悠揚的民族歌聲中,身著傳統服飾的舞蹈演員翩然起舞,展臺擺放得滿滿當當:包裝精美的藏香散發淡雅香氣,色彩艷麗的唐卡掛件做工精致,還有青稞餅干、牦牛肉干等特產整齊陳列。此次,西藏攜15家優質企業、100余種好物亮相,品類覆蓋高原特色農產品、傳統藏醫藥及文化創新產品等多個領域。
觀展的人們穿梭于各展區間,最大的感受是目不暇接。上海集結24家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帶來智能制造、新能源與新材料的科技盛宴;福建展區則融合“福文化”與閩寧協作成果,展現福茶、福味等地道風物;湖南推出工程機械、文化旅游、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;四川聚焦清潔能源與高端裝備,展示其新興產業的發展活力。
寧夏也不遺余力地推廣自身的風物特色。在銀川展區,寧夏農墾酒業有限公司參展代表劉珊珊介紹,亮點展品是一款無醇葡萄酒,保留果香的同時不含糖分與乙醇,適合更多飲用場景。“希望借助中阿平臺,讓寧夏葡萄酒走向更廣闊的舞臺。”
在特色商品展區,來自17個國家以及江西、福建等全國23個省市及臺港澳地區的展商匯聚于此。“這是我們首次來到西北地區參展,希望借助這個國際性平臺打開知名度。”江西省泰和縣商務局負責人康榮貴向記者介紹,該縣作為中國泰和烏雞的發源地,對烏雞深加工產品自信滿滿,參展的江西倍得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推出烏雞調味系列、烏雞酒系列等近50款產品,僅兩天就接待了6家境外及5家國內采購商,展品售出率達80%;江西合添利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果蔬消毒清洗機,憑借其臭氧去農殘技術,吸引多批阿拉伯客戶和國內商協會洽談合作。
作為首次參加中阿博覽會的臺灣展商,茗窖茶莊則帶來70多種茶品。“這次我們不僅日均銷售量超過1萬元,還接觸到好幾家對茶品有興趣的茶城,當地觀展者的熱情與消費力讓我感到非常驚喜。”參展代表洪于婷說。(記者 王雨婷 陳 思/文 馬 楠 李宏亮/圖)